“新型高效脱色除臭助凝剂是由煤、木屑等含炭物质经锻烧、炭化、球磨后加入氧化剂和杀菌剂制成的灰黑色粉末,其结构与粉末活性炭相似,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及巨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
当原水受到严重污染或浊度偏低,单用混凝剂不易沉降时,可发挥其吸附力强的优势,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及一些金属离子,同时与比重较轻的絮体粘结在一起,加大絮体的重量形成良好的载体,并在混凝剂的作用下,加快下沉速度,在杀藻、脱色、除臭、降解有机物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产品型号/指标名称 |
W-1 |
W-5 |
外观 |
灰黑色粉末 |
灰黑色粉末 |
粒度(目)≤ |
300 |
300 |
PH值(%水溶液) |
6.8-7.2 |
6.8-7.2 |
砷%≤ |
0.005 |
0.005 |
汞%≤ |
0.0005 |
0.0005 |
镉%≤ |
0.0005 |
0.0005 |
六价铬%≤ |
0.005 |
0.005 |
铅%≤ |
0.005 |
0.005 |
银%≤ |
0.005 |
0.005 |
|
W-1型 |
W-5型 |
色度去除率(%)≥ |
85 |
88 |
藻类去除率(%)≥ |
96 |
99 |
铁去除率(%)≥ |
99 |
99 |
锰去除率(%)≥ |
40 |
95 |
依据我们的研讨标明:自来水厂中使用脱色除臭剂吸附技能,是一项十分有前景的技术。然则,因为未能很好地处理该技能在使用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难以发扬脱色除臭剂技能的优势,导致使用技术达不到实践结果。在自来水厂中的使用必需处理理论根据和使用两大类问题。
(1)依据水厂原水的水质情况,特殊是有机物分子量的散布情况,确定投加脱色除臭剂的种类。
(2)依据水厂的实践水质状况,确定合理、经济的投加量。
(3)依据水厂现有的出产工艺,确定适宜、合理的投加点及投加方法,以处理脱色除臭剂与混凝剂吸附竞争的矛盾,进步脱色除臭剂运用效率。
在一样前提下,分歧的脱色除臭剂炭种对有机物吸附处置的才能相差较大(去除率相差16%)。相同,依据水厂制水工艺的特点,分歧投加点的影响也较大,这首要是因为原水的特征以及混凝与吸附竞争的后果,而投加量确实定在工程使用中应依据目的希冀值(出厂水CODMn)以及运转本钱来综合思索。
脱色除臭剂投加作为一种应急性的办法,在一些水厂曾经获得了测验,但对该技能的使用成效褒贬纷歧。研讨标明:针对水厂各别的实践状况,必需很好地探究处理上述三个问题的适宜方法;特殊是针对分歧的处置工艺流程,选择合理的投加点和投加方法是至关主要的。因而在该技能的使用方面,必需引起足够的注重,才能经济、有效地发扬脱色除臭剂去除污染的效果。
(1)使用中粉尘飞扬的污染问题。在自来水厂使用中,因为脱色除臭剂在诸多环节如装卸、拆包、配制、投加进程中劳动强度大、轻易惹起粉尘飞扬,形成任务情况恶劣,操作人员冲突心情较强,也成为制约脱色除臭剂技术使用的一个要害的、本质性的问题。
依据材料报道,有些自来水厂采用负压配制投加方法进行脱色除臭剂投加。该方法曾经根本处理了粉尘污染的问题,但仍难以防止脱色除臭剂(20 kg/袋)在搬运、拆包进程中形成的粉尘飞扬以及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每小时的脱色除臭剂用量普通在60 kg左右(以投加量15 mg/L核算)。
(2)使用中准确制备和定量投加脱色除臭剂的问题。为不变脱色除臭剂吸附除污染的结果,应在必然局限内尽量包管投加计量的*,这不只关系四处理结果,也与制水本钱亲密相关。依据适宜的参数建造的整个脱色除臭剂贮存、配制、投加设备或系统必需能很好地避免在各个环节形成的不不变要素,如在保送投加进程中的梗塞问题,会形成流量不不变,然后影响除污染的结果。
(3)设备或系统的主动化节制。为进一步降低脱色除臭剂投加设备的操作强度,若何完成主动化操作、与水厂原有主动化节制系统相配以及若何依据水质转变状况主动追踪调整,以知足不变出水水质的目标,这也是制约该技术使用的要害要素。
(4)投资、本钱节制。脱色除臭剂技能的使用最为要害的问题是投资以及本钱的节制,为满足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首要是CODMn<3 mg/L,非凡状况下不超越5 mg/L),大多数水司均面对技能革新的问题。对大多数水司而言,水质污染普通是连续性或突发性的,惯例工艺在大大都工夫是可以知足新的标准要求的,因而脱色除臭剂技术是一项适用性十分强的技术,其投资相对较省,本钱较低、投加灵敏。
根据我们长时间的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实践表明脱色除臭剂投加作为一项应急性的水质改善手段,只要正确解决技术使用上的炭种选择、投加点、投加方式等问题,可以较好地提高水厂的出水水质,特别是对有机物色度等水质指标的改善;这里给大家*一款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除臭剂投加设备”,能有效进行除臭剂搅拌、配量等活动。同时该技术以及取得了工程实践的检验,解决了使用工程中的粉尘污染、投加*以及降低劳动强度实现白动化控制等诸多问题,并且该技术的使用投资少,效果明显运行成本低廉。